▲苹果咖啡店概念图
这是一个非常保密的项目。为了造出梦想中的苹果店,乔布斯在库比蒂诺租下了一间空的库房,他要求按正式的店面进行装潢布置,他对美学和服务体验的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为了鼓舞士气,乔布斯还为每个队员发了一件小苹果咖啡夹克。经过 6个月的努力,苹果咖啡店终于诞生了!
如果乔布斯经营苹果咖啡店
如今看来,苹果咖啡店相当于是苹果零售店最开始的样板房。苹果咖啡店最终没能问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而位于美国旧金山的 Apple Store 二代线下体验店则更像是苹果咖啡店的延伸。
其实说起来,苹果要全面改造的 Apple Store,它的「老师」实际上是星巴克。仔细研究一下苹果和星巴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之处。
从12岁受到惠普创始人成为惠普创始人威廉·休利特(Hewlett )的赏识开始,一直以来,乔布斯的想法是:我要打造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乔布斯是这么想的,星巴克 CEO 霍华德·舒尔茨也是这么觉得的。他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家出色的企业,真正有代表性的企业。因此,他们都致力于打造一家优秀的企业。
▲乔布斯和星巴克 CEO 霍华德·舒尔茨
在很多年以前,和乔布斯有着亦父亦友关系的马库拉,曾给乔布斯上了一堂营销课。马库拉告诉乔布斯:一家好的公司从包装到营销,要必须竭尽所能传递它的价值和重要性。此后在打造苹果店开始,乔布斯还受到伙伴约翰逊的启发,乔布斯意识到:苹果的零售店,就是苹果文化的实体表达。
这一点不只是乔布斯看到了,星巴克也是这么做的。他们认为:一个尽善尽美的咖啡店就应该像是公共的「起居室」。人们希望获得令人梦寐以求的咖啡体验,这才是理想的受人欢迎的「咖啡时间」。之后,他们自然会乐于为此付钱。
因此,苹果和星巴克有着共同的理念:认同实体店是品牌最有效的表达,都试图通过体验来建立品牌。
我们知道,乔布斯是个控制狂,他喜欢控制一些他可以控制的东西。在乔布斯的一生中,他唯一失控的时刻是斯卡利将他赶出了公司,在斯卡利将麦金塔电脑提价 500 美金后,麦金塔卖得并不好,这一点乔布斯 25 年后都在吐槽:麦金塔之所以输给微软,是因为斯卡利坚持榨取每一分利润,而不是努力改进产品和降低价格。
这件事,给了乔布斯一个很大的教训:失去对自己的产品和公司的控制,就跟把老虎逼入绝境一样危险。从此以后,从软件到硬件,从生产到销售,乔布斯都要控制。
这一点星巴克早就想到了。从泰勒·克拉克写的《星巴克:关于咖啡、商业和文化的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星巴克的控制欲:
咖啡店本身就是经过缜密考量的产物,再经过霍华德·舒尔茨和他手下的大量设计师的提炼和营造,才有了这副模样。在这里,顾客所接触的所有内容,从受到密切控制的门店环境,再到白色纸杯,所有这些都是经过缜密思考和心理研究的产物。
由此可见,苹果和星巴克都试图让一切变得可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