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0

ofo 联合创始人张巳丁: 从校园走向城市,我们的痛苦和坚持

2016 年,「后滴滴时代」的新街头战争是由一股共享单车热潮引燃的,而由一群年轻人创办的 ofo 也成为了这场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它最初在几个大学校园中生长,仅仅在一年之内,就已经扩张进入了超过 200 所高校和 33 座城市的街头,并且开始向硅谷、伦敦以及新加坡进军。

这家顶着「大学生创业」头衔的公司和几位创始人像是被放置在了一个按下加速键的跑步机上,正在全力奔跑。用 ofo 联合创始人张巳丁的话说,最开始,身边的家人朋友都不支持,团队也曾经「因为年轻,付出过一些代价」,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自从走出校园,以非常强势的姿态加入这场新城市故事的时刻开始,被资本加持的 ofo 已经成为了这股单车运动中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张巳丁愿意把目前这一阶段的共享单车热潮看成是「第一阶段」,ofo 在这一阶段的重点将是数量和差异化。但是下一个阶段,年轻的 ofo 还会如何疯狂生长?这群「除了年轻,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在过去一年里经历了什么样的焦灼和坚持?2017 GIF 大会上我们请来了 ofo 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可以看看他怎么说。

大家好,我是 ofo 共享单车的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感谢极客公园的邀请,今天非常高兴能够站在这里分享我们的思考和我们的故事。

2015 年我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没有去挖墓,也没有去博物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跟着朋友一起创业,做共享单车。很多人觉得我读书读傻了,大学校园里谁会愿意把车白白送给你,还能让其他人来一起使用,我大学舍友说:2 个月后你肯定得放弃,散伙的时候记得请我们吃饭;我父母每周都在打电话问:公司什么时候倒闭啊?赶紧找工作吧。

不被人看好,也不被人理解,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不理解自己在干什么,没有一个用户加入,就这样坚持到了 2015 年的 6 月 6 号。

6 号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前,竟然有人推着自行车找到了我们,他说要共享自己的单车。他叫胡彪言,是我们第一个用户,也是第一个共享车主,后来我们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车上了车牌,车牌号是 8808。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不再迷茫了,我觉得我们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要挺住。挺到了 9 月开学,发现陆陆续续有 2000 名用户共享了自己的单车,当时特别激动,我在公众号上写了篇文章《这 2000 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ofo 共享单车正式开启了服务。

去年 9 月,在将共享单车模式复制了 200 多所高校后,我们一直在考虑要不要进入城市。那个时候,共享单车已经从一个「名词」上升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很多玩家跟风挤入,竞争对手们都要进城。那时候我们自己天天吵作一团,没有定论,因为有太多的担心:担心投入成本高,单车使用效率也未知;担心区域面积太大,难以管理;担心车辆会遭到大规模人为破坏,成为黑摩的司机泄愤的出口;担心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出行意愿;担心道路环境太复杂,骑行者不安全...... 这样下去眼看着进入城市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就要错过了,大家还在争论,最终是 ofo 的 CEO 戴威拍了板,他当时说: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进城!」 所以非常忐忑的,我们在 10 月宣布进入城市。

后来发现问题的确很多,并且远远超出我们想象:我们的服务器曾遭到不间断的黑客攻击;在网上总能见到一大波公关黑稿,从各种角度各种层次不看好、唱衰我们;就连开个发布会也不消停,总被其他自行车围攻……

面对这么多问题,公司所有人都压力山大,每个人都在加班,但是我觉得,如果这件事情,连我们年轻人,都不敢想不敢做,那还有谁能来实现「随时随地有车骑」的梦想呢?就是那种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有了这么多支持,我们更要挣扎着活下去。

就这样又挺了两个月,到现在,ofo 的情况怎么样呢?现在 ofo 的平台上连接着 80 万辆共享单车,我们在 2017 年开启了一个「城市战略」计划,ofo 现在以「一天开一城」的速度,快速覆盖了全国 33 座一线和省会城市,春节后我们就会把覆盖的城市提高到 100 座。在海外,小黄车也已经进入了硅谷、伦敦和新加坡。我们在为超过 1000 万的用户,提供近 1 亿次的出行服务。每天近 200W 订单在 ofo 的平台上产生,无数小黄车驶向城市的街头。其实从那各项指标来看,ofo 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第一名。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感慨的并不是我们取得的成绩,而是看到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在一点一点的改变:现在,第一条全程高架的自行车专用道在厦门已经建成,而且已经有更多城市都在酝酿着建设自行车环城高速公路;在重庆,我们和沙坪坝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城市活力,提升城区的形象;在广州和深圳,ofo 和地铁、公交非常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城市居民提供完整的城市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现在,我的父母已经不再问我公司倒闭的问题,因为他们也会使用小黄车,而且还会不断向我反馈使用的建议;我的舍友,很遗憾我还没能请他们吃饭,但他们会在微信里问我小黄车什么时候会去他们的城市。

我觉得通过共享单车,自行车已经不再是落后、廉价的象征,现在它是快速和高效的代名词。

但是共享单车更重要的一点,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享经济的基础就是信任。我们第一个用户正因为相信我们,才会把自己的车共享。在每一座城市,我们也愿意相信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开启了「城市大共享」计划,与城市里的街道和社区合作,吸纳城市居民的闲置自行车,升级改造,再次投入到这个城市中去。

共享是一种信任,使用也是一种信任。在社交媒体上,你搜索 ofo 的话,会发现好久不骑车的人,体验了一次小黄车,他们会非常愿意去晒自己的美照。我觉得这不光是因为小黄车本身的设计感很亮、很年轻,也因为小黄车让大家找到了久违的自由和快乐,现在完全可以说骑 ofo 就是一种潮流,或者说是时尚。

而当我们把信任延伸到更深的层次的时候,我们 CEO 戴威经常说:「我们不生产车,我们是自行车的连接者」。所以我们连接了更多的自行车品牌和生产商,比如我们跟 700Bike、跟凤凰飞鸽、跟电单车品牌的合作。

整个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年轻,我们付出了一些代价,曾经被一些小的自行车生产商套走了重要信息,甚至是被骗了钱。但我们依然坚持做这件事,因为城市需要自行车,需要一辆更好骑、更舒适的车。在造车这件事上,我们相信这些更有经验的供应商和生产者,我们认为要和他们站在一起,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力量。

2016 年底,我们又做了一个决定:出海,走出国门,把小黄车骑到硅谷、伦敦和新加坡。促使我们做出决策的,一方面是已经存在的需求。欧美交通设施、公共空间、学校社区之间的距离更遥远,大学城到地铁站多的要走半小时,短途接驳与出行有着更强烈的需求。其次,欧美骑行文化浓厚,人们对自行车投资甚至高于汽车;第三,像伦敦这样的城市虽然已经存在共享单车,但取车过程复杂,取还点固定,还称不上什么共享服务。但是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基础设施与大众生活之间存在的服务死角被中国新一代互联网企业迅速捕捉,并大规模进行落地商业化实践。随着国内 20 多年的实践,新一代互联网企业从诞生之初就已经具备挑战全球的条件和势能。最后,因为 ofo 本身就是一辆自行车,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对自行车有着相同的理解和回忆。所以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机会。

ofo 是一群年轻人创造的,所有的年轻人最开始都是一无所有,只有一个目标、一些想象力和不顾一切的决心。所有人都不相信我们能赢的时候,我们依然坚持共享单车的方向,依然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去!作为首先提出共享单车概念的公司,作为「随时随地有车骑」这个梦想的一群实践者,我们觉得还是要继续坚持并且捍卫自己的理想。

这届极客公园大会上,请来了 NASA 的宇航员,我记得当年在宣布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时候,有记者曾问约翰·肯尼迪:我们为什么要登月?肯尼迪说的那句话,我印象很深,刻骨铭心,甚至也能解读为什么我们愿意坚持共享单车这件事:「我们选择登月以及选择实现其他目标,并不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容易,而正是因为它们困难重重」。

  谢谢大家。(完)

(编辑:江湖边)

【声明】:8090安全小组门户(http://www.8090-sec.com)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适于网络安全技术爱好者学习研究使用,学习中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邮箱hack@ddos.kim,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