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0

创业者的年关:裁员、砍业务、降薪……只为来年活下去

跺脚一算,2016年的“余额”已不足1%,今年业绩骄人的公司在翘首期盼下一个丰年,而对于大部分创业者而言这一年过得并不舒坦。

一个是找钱更难。据清科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天使、VC和PE机构共新募集909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基金,新募基金数量同比下降46.2%。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2016年上半年共计完成3476起投资事件,投资案例数同比下滑24.7%。下半年资本回暖迹象并不明显,投资人出手谨慎不少。

二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规模上,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0亿 (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 ,主要发展指标趋缓,规模化增长到达临界点。此背景下,你能看到美图、墨迹天气,这类现象级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抢着上市。今年以来,除了直播,少见爆款APP诞生。而对大部分创业者而言,流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用户注意力被垂直化分散,过去粗放式的投放已不奏效,成本却水涨船高。电商里面,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移动订单量都在80%左右了,且整体增速已经明显趋缓, 最明显的是靠过去贩卖电商平台资源的电商代运营不好做了。

互联网创业人群中,多半BAT生态、传统产业升级进行,所以上述大环境的变化肯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于裁员、砍业务:快刀除长痛

熬过2016是熬,要活过下一年,是此刻多数中小创业者最现实的心愿,裁员则成了首选方式。明星创业公司也不例外,我所了解的情况,某知名二手车电商正在进行裁员,砍业务城市,甚至今年年会都取消了。另有某知名共享餐饮O2O公司,在两个月前几乎把技术砍了一半……

还有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 《蘑菇街美丽说这几例大并购后都有裁员》 、变相裁员 (比如996) ,哪怕是360、乐视、HTC这些公司在今年都没避开裁员。更不用说那些不知名的创业公司裁员了。那如何正确的看待裁员?

裁员并不代表公司没有希望,即便是今天牛气冲天的阿里,也经历过裁员,还是大规模裁员。2000年,全球互联网破灭,殃及阿里,彼时马云已为B2B业务在全球多个地方开设了分公司,公司也还没有盈利,如果按照当时账上的钱烧下去,顶多撑一年。

当时马云号召阿里管理层召开了一场“ 遵义会议”提出“ BTOC”的战略: Back TO China (回到中国) , Back TO Coas t(回到沿海) , Back TO Center (回到中心),砍掉了所有海外业务公司,聚焦中国市场。

正当阿里管理层为大裁还是小裁而犹豫不决时,马云挖来的GE前高管关明生 (阿里前COO) 毫不犹豫地跳出来“当恶人”,大开杀戒,成了阿里活下来的转折点。

生死关头, 创业公司在裁员这件事上一定不要犹豫,但必须甄别出哪部分人是拖后腿的、哪部分是精锐,保留住未来公司反扑的核心战斗力 。

说到这,前段时间正好有一家还算知名的创业公司朋友告诉我,她想建议创始人发邮件稳定军心,我建议她千万不要这么做,一来给内部邮件流出会给竞争对手抓住把柄;二来这样解释是无谓的,要走的人能主动走更好,省了补偿,重要的是稳住核心团队、核心员工,价值观在此刻已经缥缈虚无,坚守不动摇即可,更实际的是将未来利益捆绑加码,脑袋憋在裤腰上,生死和大家息息相关。

检验一场裁员是否成功,最终还是要看人效,如果10个人干得事情5个人照样能干,还能干得更漂亮,显然是成功裁员。

关于盈利:健康的增长方式就是赚钱

今年下半年,我们也不断地听到垂直电商放出盈利信号,比如贝贝创始人张良伦在虎嗅FM节上宣布从10月份开始实现规模化持续盈利,易果生鲜也称自己在2018年能实现盈利……

为什么这些还在大手笔投入的公司也着急盈利了?互联网不是规模经济吗?今非昔比,过去的而主流互联网思维免费,甚至补贴也要把用户圈进来,滴滴Uber是最大的先例,如果你看了家政O2O e 家洁挂牌新三板的招股书,这家共享上门服务公司的营收尽然为0。

反而过去被诟病烧钱的京东,其商城业务从今年开始持续盈利。 之所以过去互联网规模经济一直是主导思想,很大因素都是平台思维,直奔垄断竞争。 但现实问题是平台机会越来越少,而平台型创业机会只有产业链、关系链发生重构时出现,注定是垂直、少量的,做“轻”的时代已经过去。

如此背景下,我认为创业者必须意识到, 如果自己没有踏上平台风口,千万别再用理直气壮“先圈用户,做大规模,怎么赢利是未来思考的”,勿必重视商业模式中的财务模型,想清楚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最佳利润点”、“无效利润点”在哪。

分页阅读: 1 2
【声明】:8090安全小组门户(http://www.8090-sec.com)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适于网络安全技术爱好者学习研究使用,学习中请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邮箱hack@ddos.kim,我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理。